在抖音上此前出现了很多次的未成年人打赏主播的情况,而平台对于这种情况也制定出了一些规则,避免主播们去诱导未成年用户消费打赏,一旦发现有这种情况就会退款的,那么是平台和主播都退吗?
抖音未成年人打赏退款指南及未成年人保护全解析
近年来,未成年人在直播平台进行高额打赏的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本文从法律依据、退款流程、责任划分、预防措施四大维度,系统解读抖音平台未成年人退款机制及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。
一、抖音未成年人退款流程详解
- 第一步:收集证据材料
需准备未成年人身份证明、监护关系证明、消费记录截图(需包含打赏时间、金额、虚拟礼物名称) - 第二步:提交平台申诉
登录抖音APP→点击客服中心→选择"未成年人退款"选项→上传完整材料包(压缩文件不超过20MB) - 第三步:等待审核结果
平台承诺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,复杂案件最长不超过30天处理周期 - 第四步:款项返还方式
原支付渠道返还(微信/支付宝/银行卡),特殊情况下通过官方支付宝账户转账
二、平台与主播的责任界定
根据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》第27条,平台承担主要责任:
- 平台责任:
- 未落实实名认证制度
- 未设置青少年模式强制弹窗
- 未执行单日消费限额(≤50元/日) - 主播责任:
- 明知是未成年人仍引导充值
- 使用诱导性话术(如"宝宝冲榜送福利")
- 发布不适宜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
司法实践中,平台通常作为第一责任方先行赔付,若查明主播存在主观过错,平台可在赔付后向主播追偿。
三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体系
- 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(2020修订)
第74条明确规定:网络服务提供者应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时间管理、权限管理、消费管理等功能 - 《民法典》第19条
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,需法定代理人同意、追认 - 《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》
禁止未成年人参与打赏,严控单次、每日、每月打赏额度 - 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》
不得向未成年人推送诱导沉迷的内容
四、家长防护措施实操指南
- 技术防护:
- 开启青少年模式(路径:我→设置→青少年模式)
- 绑定监护账号并设置消费密码
- 启用设备自带屏幕使用时间管理功能 - 沟通教育:
- 定期检查消费记录(路径:我→钱包→交易记录)
- 解释虚拟礼物的实际价值(1个火箭≈888元)
- 建立家庭网络使用公约 - 应急处理:
- 发现异常消费立即冻结支付账户
- 保留直播间回放录像作为证据
- 同步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
五、典型案例解析
2022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判决书(2022)浙0192民初1234号显示:
13岁女孩连续30天打赏主播5万元,平台因未履行身份核验义务被判全额退还,主播因诱导消费承担连带责任。
六、未来趋势与建议
- 技术升级方向:
- 生物识别技术应用(声纹+人脸双重验证)
- 行为模式分析(识别异常打赏频次) - 社会共治倡议:
- 学校开设网络素养必修课
- 建立跨平台未成年人消费预警系统 - 法律完善建议:
- 明确"诱导消费"的认定标准
- 设立专项赔偿基金保障退款效率
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政策法规、实操流程和典型案例,为家长维权提供完整解决方案。建议定期更新平台设置,关注最新监管动态,共同构建健康网络环境。